我们知道,实施屋顶光伏,与传统彩钢瓦结构不同,直接在屋顶采用BIPV板,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方式,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设备集成到建筑和建材上的技术,即光伏幕墙,不仅解决屋面生锈、荷载不足等问题,最关键的是通过太阳能发电,满足企业用电用能,极大地减少了投资成本。
8月22日在新疆伊吾县淖毛湖镇拍摄的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局部。8月22日在新疆伊吾县淖毛湖镇拍摄的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局部(无人机照片)。
8月22日,新疆伊吾县淖毛湖镇,工作人员对光热发电站的定日镜进行日常维护。向阳而生、因光而兴,发电站将清洁能源送进千家万户的同时,也犹如一座灯塔,为新疆绿色低碳发展指引方向,带来更多可能。作为新疆第一座光热发电站,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不仅污染物零排放,还通过储存热能实现24小时持续发电。新疆伊吾县淖毛湖镇,光热发电站里的1.4万余面定日镜将集热塔照得发亮(8月22日摄)。在新疆伊吾县淖毛湖镇的茫茫戈壁里,百米高塔巍然耸立,万余面定日镜逐日而动。
8月22日在新疆伊吾县淖毛湖镇拍摄的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全貌(无人机照片)一是前两次硅料价格上涨,都是在上游硅料产量基本和去年同期持平,但下游需求增加所致。东方日升2021年年中报透露,公司Topcon电池片转换效率突破24.41%,异质结电池片转换效率突破24.62%,异质结组件转换效率突破22.41%。
而随着主流电池技术PERC逐渐接近效率天花板,围绕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产能布局也成为光伏扩产潮中的重要一环。在媒体采访中,晶科能源进一步透露,其N型TOPCon已经具备GW级产线,量产转化效率达24.5%。从电池端来看,通威股份加速推进HJT、TOPCON等新技术研发进程。今年以来动作频频的还有成立于2020年7月的安徽华晟,系宣城开盛建设投资集团下属的国有控股公司,十四五期间计划建成10GW的HJT电池及组件生产线。
今年5月,晶科能源TOPCon电池认证后的效率达到25.25%,创造了大面积N型单晶钝化接触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如设备商捷佳伟创分别与爱康科技、润阳集团合作推进HJT电池产能扩张,异质结整线设备及服务商钧石能源更是与浙江舟山签下80亿元的10GW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落地协议。
根据公开信息,2020年至今,包括中来股份、国家电投、聆达股份、无锡尚德等在内的企业发布了超18GW的TOPCon电池组件扩产计划。某一线制造企业技术人员介绍。今年SNEC展会,隆基重磅推出首款TOPCon双面组件Hi-MO N,量产效率22.3%,功率达570W。晶澳科技目前拥有100MW的TOPCon中试线,N型高效电池中试线转换效率稳定在24%。
据悉,HJT电池技术的优势在于工艺制程短,仅制绒清洗、非晶硅薄膜沉积、TCO制备、电极制备四个步骤,但最大制约在于产线设备须全新投入,此前异质结电池进口设备约为8~10亿元/GW,2022年GW设备投资有望降至3~4亿。据天风证券测算,2021年PERC电池成本约0.614元/W,而TOPCon和HJT分别为0.672和0.703元/W,到2022年HJT成本将低于TOPCon,但仍高于PERC。明阳智能则预计2025年异质结电池的市场空间将在2300亿元以上。阿特斯于2020年开工建设250MW异质结电池中试线。
跨界者山煤国际、明阳智能、欧昊集团、金刚玻璃等同样将HJT作为光伏技术首选,其中山煤国际10GW的异质结产能计划一经流出便助公司股价触及涨停。而业内组件制造企业布局HJT产能的则包括东方日升、中利集团、嘉寓股份、爱康科技等。
天合光能财报显示,其TOPCon电池实验室可量产电池效率达到24.5%,新建了500MW的210mmx210mm大尺寸TOPCon电池中试线;HJT方向,天合正在进行210 HJT组件认证,已完成HJT可靠性的研究工作。目前,爱旭ABC 产品实验室平均转换效率已达到 25%,最高转换效率已达到 26%,,公司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后可以建成约 300MW 的 ABC 电池量产线以及约 500MW 的 ABC 组件研发线,2022 年一季度可批量供应 ABC 电池产品。
与此同时,晶澳披露,其研发中心正在积极准备异质结高效电池的中试线,预计将在今年末或明年初陆续试产。TOPCon电池的理论效率上限高达28%以上,且优势在于可与现有电池产线融合,产线升级成本较低。不同的技术赛道将带来不同的故事,那TOPCon、HJT两大阵营中都有谁呢?超140GW扩产来袭在光伏市场前景被无限放大的同时,产能扩张顺气自然成了各大企业抢占市场份额及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从2020年至今业内一浪接一浪的扩产潮可见一斑。爱旭股份对IBC、HJT、TOPCon、HBC、叠层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开展持续、深入研究,并在各个技术路线上均有突破,特别是新型ABC电池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的是,TOPCon or HJT,目前龙头企业仍保持双手准备,最终谁将率先大规模量产,性价比乃唯一敲门砖。除绝对拥笃晋能科技外,国投电力、国家电投、华润电力等也纷纷加码异质结电池组件,继下游电站开发外继续突袭上游制造。
从BSF(常规铝背场)到PERC(钝化发射级和背面),光伏电池效率提升至24%左右,组件功率更是飙破600Wp。TOP级电池组件企业谨慎推进事实上,无论是HJT亦或TOPCon,尽管规划产能可观,但目前仍无法撼动PERC电池技术的主流地位,核心逻辑即性价比。
隆基于今年6、7月相继宣布刷新N型TOPCon电池、P型TOPCon电池、HJT电池效率记录。通威2019年已建成400MW异质结试验线,今年新建1GW异质结中试线。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跟踪公开信息,2020年硅料端扩产26.9万吨、硅片端扩产313.6GW、电池端扩产317.82GW、组件端扩产307.07GW。性价比优势仍未凸显之前,对于下一代技术,电池组件龙头企业大多保持谨慎态度
四是市场环境整体向好。三是智能光伏发展迅速。主流光伏企业普遍实现高效单晶电池量产,P型PERC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提升至23%以上,N型高效电池量产速度加快,龙头企业接连打破TOPCon电池和HJT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钙钛矿电池等前瞻技术受到多方关注。市场兼并重组案例增多,上下游通过资本并购、相互参股、签订长单等形式深化合作。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23.8万吨、105GW、92.4GW、80.2GW,分别同比增长16.1%、40%、56.6%、50.5%,其中6月份全国多晶硅和组件产量分别达到4.2万吨、14GW。
二是技术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上半年,在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引领下,中国光伏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步伐,行业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智能调度等水平逐步提升,信息技术和清洁能源融合发展态势明显加速,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无人机等技术及产品在光伏领域加快应用,系统化解决方案不断推陈出新。光伏产业前景被社会各界普遍看好,投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分布式光伏装机应用大幅增长,带动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根据战略合作买卖协议书,集团将于2022年1月至2026年12月期间向双良硅材料销售合共8.22万吨多晶硅,订单价格以月度议价方式确定。新特能源认为签订战略合作买卖协议书将有利于促进集团日常业务中多晶硅产品的稳定销售,保障集团日常经营,与集团的未来发展吻合;亦将进一步提升集团在新能源行业的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涨幅巨大,上半年硅料价格涨幅近150%,单晶致密料价格从8.45万元/吨上涨至21.2万元/吨。
今年7月至8月上旬,多晶硅价格小幅下跌,不过从8月中旬开始,多晶硅价格又重回上升轨道,截至目前,多晶硅价格已连续7周上涨,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上涨至21.25万元/吨。9月23日,资本邦了解到,港股公司新特能源(HK:01799)发布公告称,2021年9月22日,公司、公司附属公司新疆新特晶体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及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与双良硅材料签署多晶硅战略合作买卖协议书。
截止发稿,新特能源股价报于22.9港元,涨幅9.57%,总市值289亿港元。这显示,行业整体需求较为旺盛。
未来,新特能源将随着行业的旺盛需求而提振销量,公司已经迎来大发展机遇。若按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的多晶硅价格计算,战略合作买卖协议书项下的交易总金额约为人民币174.68亿元(含税)